12月20日訊 在接受杭州網專訪時,在中國待了8年的外教——塞爾維亞教練內博伊薩-伊利奇,聊了聊他眼里的中國校園足球。
擁有歐足聯A級教練執照的伊利奇于2016年來到中國,2021年進入江南實驗學校執教,這是他在中國帶的第4支校隊。談起決定來中國工作的原因,直爽的伊利奇并不否認一部分因素是收入,他笑著說:“一方面,在這里當教練能夠得到比以前更多的薪水;另一方面,我也想要有一種新的體驗、新的冒險,感受不同的文化,這是十分有趣的事情。”
近些年,“12歲退役”的現象就像一種陰霾,籠罩在中國校園的上空,由于升學壓力的增加,不少有天賦的孩子沒能繼續從事他們所熱愛的體育項目,足球也不例外。對此,伊利奇有自己的體會。
“我沒有在中國上過學,但我知道,這里的學生學習任務繁重,會花很多的時間用于學習,有時候確實很難平衡。”伊利奇說,“我在中國看到過不少有天賦的孩子,(如果練得好)也許十年后可以去歐洲踢球,但家長告訴我,‘學習是第一位的。’后來,有些孩子就沒有再來踢球。”
伊利奇介紹說,在塞爾維亞,絕大多數父母都會支持孩子踢球,教育環境的差異也讓孩子擁有更多踢球的時間,即使學習不那么好,也不會受到太多的責備。“小時候,我父母會讓我參加每一場在學校的比賽,因為如果我踢得好,就會有更好的發展。”不過,他也明白,兩個國家的國情不同,足球文化也不同,很難進行對比。“如果現在踢球的學生在十幾年后結婚,他們的孩子會有更好的足球天賦,他們也會比自己的父母更支持孩子踢球,這就是足球基因的傳承。”
“我當然理解父母希望孩子們能考上好的大學、長大后過得更好,但任何事情都有平衡點,我們現在做的就是嘗試找到這個平衡。而父母也要知道,足球可以幫助他們的孩子成為更好的人。”在伊利奇看來,足球并不是一項簡單的游戲,它和很多集體項目一樣,不僅幫助孩子強身健體,也能夠培養孩子的團結合作意識,這對未來的學習和工作都大有裨益。
“我們的隊員需要更多的比賽。”伊利奇表示,在塞爾維亞,孩子們有很多比賽,幾乎一周就有一場,但在中國,比賽還是太少了,有時一兩個月才有一場比賽。“如果一直訓練而沒有比賽,就無法了解訓練效果的好壞,通過比賽才能反饋出訓練中的問題,然后再加以改進。”
伊利奇還建議,中國的孩子可以更早去接觸11人制足球。“8人制的場地對15歲的中學生來說太小了,他們應該從12歲開始就踢11人制。”他認為,這個年齡段對球員來說是技術定型的關鍵期,需要盡早與正規比賽接軌,“也許孩子現在可以在禁區外射門得分,但之后就不行了(因為場地變大了)。”
當然,更多的比賽和11人制訓練,意味著更多、更好的足球場,以及更專業的教練。伊利奇也很清楚這一點:“想要改變這些確實很難,很多學校沒有足夠大的足球場,有些教練也不夠專業。” 而他也強調,這里說的是校園足球,而不是職業俱樂部的青訓。
盡管中國的校園足球還是很多問題亟待解決,但伊利奇在這里待了七八年后,能夠感覺出中國足球在慢慢進步。“我剛來的時候,很多學校沒有足球隊,現在幾乎所有學校都有足球隊。而且身邊有越來越多的人觀看足球比賽、談論足球,這是好的現象。”
圖片來源:杭州網